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对于北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  )
①开通巩固统一的大运河②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④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B.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C.北方地区经济实现了农牧互补D.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相互交融
2022-01-20更新 | 1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有误的是
A.①——魏B.②——前秦C.③——十六国D.④——北魏
2022-01-13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而据《晋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向中原迁徙,在北方建立起许多政权,这些政权大都自称是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仍导致外族入侵D.中央集权制度不被认可
5 . 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表述,不正确的表述是
A.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1-12-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12-11更新 | 544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晋初年,出现了两次士族与皇权的对抗。在这两场斗争中,中央虽然险胜,但并非全凭己力,而是依靠其他士族的力量。这一现象说明
A.依靠士族利于东晋维护统一B.九品中正制保障了士族特权
C.两次胜利完全依赖其他士族D.门阀士族控权局面难以改变
8 .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仿照汉族社会的士族制度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费族定为第等的高门士族,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A.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B.奠定了唐盛世的经济基础
C.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D.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9 .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其时代潮流是指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建立起本民族政权B.以武力建国,相互之间征战不断
C.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实行汉化政策D.摒弃北方上都,迁都中原洛阳
10 . 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C.思想控制不断强化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021-11-0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