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手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酸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开创了民族交融的新时代B.意在为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已经取得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2024-03-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完全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文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地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第5课的内容,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2023-12-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指导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B.南北方民族差异已消除
C.南北方的文化融合加强D.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023-10-09更新 | 20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2023-08-08更新 | 9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贵百河三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尤其是东、西魏与南梁对峙时期,“南方不再目北朝为种族、经济、文化全然不同之异国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完全汉化B.北方民族接受了农耕生产方式
C.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D.中国南北经济文化已均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     
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
2023-06-14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1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