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在与臣下讨论是否南下灭东晋时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这体现出(     
A.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增强B.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
C.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已展现端倪D.苻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2024-01-30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强调的是大一统框架内的夷、夏之别。孔子作《春秋》,强调大一统,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标准则是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因而夷、夏可互变:夷用夏礼,即符合华夏文化,则进而为夏;夏用夷礼,则退而为夷。孔子崇尚周的礼乐文明,认为华夏文化优于其他文化,故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但并不排斥其他族类,其办学的方针即是“有教无类”,主张“修文德以来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夷夏观,虽然强调以华夏礼乐文化为标准相区分,但它是大一统视域下的“夷夏之辨”,究其实,是要将各族一统于礼乐文化,因而强调兼容并包,本质上是中华各民族在大一统框架下互动、交融与发展。

材料二   东汉以来,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一边自称为华夏先王之后,与中原汉人族源相同,一边主动接受汉族文化,以华夏正统自居,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与中华文明认同。中国历史由此进入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并立、共为中华的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是政治上的大分裂、大动乱时期,但也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既有边疆民族的大规模内迁,也有中原汉人向南方及其他边疆地区的流动。这种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融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内在联系与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以上均摘自刘正寅《从民族交融发展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儒家民族观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以来民族交融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原“大传统”中的“文”与“礼”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是由于其高雅性,而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在官僚制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受到北魏朝廷重视,并逐渐成为北魏权威价值结构中的高价值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北魏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B.这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C.中原“大传统”符合北魏的传统价值D.中原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23-12-19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发动反晋起兵后不久,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上天,已具备“德”,并建国号为“汉”,继而将得天下。前秦统治者苻坚也在强调了“受命”“有德”后进一步统一黄河流域。这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较高
C.儒学思想得到华夏族群的认同D.南北统治政权积极谋求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2023-09-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耕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2023-07-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箭”,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主要是为了(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谋求与汉族王朝和平共处
9 . 如表摘引了一本史学专著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横线处应该是(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三国的建立与治理
第二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
第三节 ____
第四节 东晋门阀政治与南朝政权的交替
A.春秋五霸的迭兴B.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形势
C.六镇起义与北魏分裂D.五代十国与契丹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前秦宰相王猛曾对苻坚留有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去世后,苻坚对群臣说:“今奉命于天,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为(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据此可知,该时期(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民族交融促成华夏认同
C.正统观念影响政治走向D.南北民族矛盾逐步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