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十六国”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A.宣扬正统地位B.推动民族交融
C.学习汉族文化D.适应农耕生活
2024-0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它们大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北方(     
A.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B.开始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C.北方社会动荡经济凋敝D.汉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3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耕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2023-07-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据《廿二史札记》“僭越之君有文学”一条记载:魏晋时期,匈奴族的刘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渊第四子聪年十四,究通经史;鲜卑族的慕容皝也崇尚经学。这种现象可以从侧面说明(       
A.社会稳定利于儒学传播B.当时思想文化繁荣多元
C.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趋势D.少数民族向学风气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世祖拓跋焘时,“初造新字千余”。同时,实施“起太学”、“祀孔子”、“改定律令”、“除故革新,以正一统”以及“宜宽徭赋,与民休息”的措施。这些做法(     
A.推动北魏经济恢复B.促进北魏民生改善
C.发展孔孟儒学思想D.提升北魏治理水平
2023-04-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尊高皇帝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为三祖,又尊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刘渊此举
A.根本目的是促进汉匈民族交融B.促进全国短暂统一局面的出现
C.说明匈奴族汉化得以基本完成D.反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7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8 .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早期国家的产生和文明起源B.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③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基础D.④封建大一统形成时期
2021-01-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 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豪强地主筑坞立堡,割据一方,聚族而居,被称为宗主。北魏前期利用宗主代替政府督护地方。在宗主督护制下,一个家族即一合成一,是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单位。一至少包括同家族的三五十家,个别大宗甚至有千家之多。,即个体家庭是宗族中的生产和消费单位,是宗主的依附民,只向宗主尽纳税和服役的义务,不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北魏初期,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孝文帝太和十年(486),执政的冯太后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建立三长制。三长制规定:百姓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实行最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但新法施行后,减轻昔日百姓负担十多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长制推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