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北魏初年,政府将鲜卑、汉人及其他杂夷迁徙到平城附近,计口分配土地,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该举措有利于(       )
A.推动民族交融B.减少南迁洛阳的阻力
C.拓展国家疆域D.加速北魏的统一进程
2 . 孝文帝要求鲜卑人穿汉人服饰,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并鼓励改姓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还颁行均田令,发展农耕经济。孝文帝上述举措(     
A.旨在完成北方地区统一B.废除了汉族高门士族的特权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潮流
3 . 据载,东晋初年,“偷石头(城)仓米一百万斛,皆是豪将辈,而直打杀仓督监以塞责”;江南“万顷江湖”,尽被世家豪族霸占。这一现象出现主要缘于(     
A.经济重心南移B.士族阶层专权C.民族矛盾加剧D.王朝更替频繁
2023-1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孝文帝迁都中原后,亲自祭祀孔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这一系列措施(     
A.增强了鲜卑族的凝聚力B.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局面
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1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东汉末年,水旱灾异连年,郡国多饥困。中央政府调拨扬州五郡的租米(古代向官府交纳的田赋)赈给北方的兖州、豫州、徐州诸郡。后来江南的丹阳、豫章又再次大规模向北方调输租米。这表明当时(     
A.北方地区经济走向衰退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政府救灾职能完善
6 . 如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此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同源共祖的意识高涨B.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C.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D.南北政权间始终对峙
7 . 北魏孝文帝为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沿用了晋代时期的门阀制度。他定族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阶层通婚,使鲜卑贵族门阀化,并采用强制形式加快鲜卑贵族向封建士族地主的转化。上述做法(       
A.推动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地方势力
C.激化了民族矛盾D.导致了国家分裂
2023-11-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南朝时期,政府除了给农民公田外,还鼓励人们开荒造田;除了种植五谷杂粮外,人们还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和围湖用于种植桑麻和菱角等。这些措施(       
A.实现了江南生产模式的转型B.巩固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优势
C.解决了南朝政权的财政困难D.有利于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2023-1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书》载, “南朝时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C.大量人口由北南迁D.国家分裂局面结束
2023-11-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西晋曲水诗序作于帝王诏宴群臣的曲水之宴。至东晋时期,曲水宴饮从皇家园林走进自然山水,曲水流觞的文化内涵也在此时确定下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地位的提升B.民族交融速度的加快
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地区的迅速开发
2023-11-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