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以来各地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导致了政治分裂倾向日益加剧,……促成了三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材料中“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①局部地区统一为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②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促进了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④人口的迁移直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10-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
2023-01-16更新 | 267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摘编自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材料二   东晋南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为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形成“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遂造成了“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东晋、南朝政府先后十次颁布命令,实行“土断”。户籍上,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行为,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侨流“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以土断定”使侨置系统与当地系统混合编制,构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亦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摘编自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


(1)根据材料一,归纳草原民族对中原文化认同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政府“土断”的背景和意义。
2022-11-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4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D.西晋统治阶级的开明政策
2022-11-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东汉末年,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之后建立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魏蜀吴B.魏吴蜀C.蜀魏吴D.蜀吴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图一中由西、北边陲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二中北方割据政权的共同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4世纪下半期至5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1-09-2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士族势力膨胀直接导致西晋灭亡B.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开始向内地迁徙
C.我国民族交往、交融的趋势增强D.孝文帝改革为南方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了国家短暂统一的是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三国时期,最先建立政权的是
A.魏国B.蜀汉C.西晋D.吴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