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4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南渡的人口九十万,约占北方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同时东晋、南朝所辖境内、其政府编户齐民中,六分之一为北来侨民。这一现象(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
2024-02-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认为,南朝代表三国两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开发B.南方整体实力占优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2024-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重农抑商政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北民南迁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萧齐时期,国家除通过正常征收租调的方式从淮南农户那里征收纺织品以外,还以“和市”的方式向豫州(今安徽寿县)、南兖州(今江苏扬州市)、司州 (今河南信阳市)农民收购丝、绵、纹、绢、布等纺织品。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B.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恢复发展D.南方比北方更为强盛
6 .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在走向统一的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下列事件中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西晋宗室发生内战
B.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
C.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D.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在与臣下讨论是否南下灭东晋时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这体现出(     
A.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增强B.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
C.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已展现端倪D.苻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8 .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典午南渡,“戎墟”的典故被广泛提及,时人以“戎墟”指涉被“夷狄”等北方政权所据有的中原故土。随着北方政治格局的变动,“戎墟”已俨然成为拓跋皇室对周边割据政权的指斥。这表明(     
A.西晋末年南北对峙明显B.北魏统治者有正统观念
C.北齐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9 . 下表是东晋时期出身士族的官员比例情况统计,表中所示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士族官员占比
东晋前期(317—344年)65.9%
东晋后期(371—396年)80.8%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B.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C.豪强势力逐步膨胀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晋书》记载,琅琊王司马睿移居建康时,“士庶莫有至者”。同年上巳节,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在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的陪同下亲自参与祭祀,吴人纪瞻、顾荣等江南望族则“窃觇(查看)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士族与皇权矛盾较为尖锐B.司马睿知人善用深得人心
C.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强大D.江南的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