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在北魏平城时代,皇室宫廷宴会并不赋诗,而是举行射箭比赛,全然保持游牧民族的风气。到洛阳时期,君臣游宴中已加入了文学活动,王公贵族的庭院、佛教寺庙,都成了士人的文学活动场所。该现象说明北魏迁都后(       
A.地域文化南北分明B.中原文化得到复兴C.佛教与儒学的交融D.南朝文学受到推崇
2024-02-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曾于太和十二、十三年两次下诏,不仅要求全国普遍修治水田,还要求派遣熟悉水工的工匠前往,进行技术指导。这说明,当时(     
A.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B.全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统治者提倡精耕细作D.政府鼓励发展庄园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孙权统治时期,在任命官僚时,比较注意北方流寓地主与江东土著地主之间的平衡。该政策(     
A.阻碍了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B.沿袭了曹魏政权的用人政策
C.顺应了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D.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2024-02-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图中的墓葬壁画体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生产生活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动力革命推广到全国B.曲辕犁向西北部传播
C.民族交融促进了生产发展D.实行家庭式劳作方式
2024-02-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中指出:“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并要求主管人事的部门“明思此义”,不要因品行上的缺点而摒弃“进取之士”。该诏令的实施(       

A.提高了寒门的政治地位B.冲破了士族政治特权
C.意图纠正科举制度弊端D.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认为:北朝与南朝的对峙,不过是走向再统一的过渡阶段,短暂的分裂为新的统一提供了可能。这种统一、当然不可能由死气沉沉、萎靡不振的南朝来实现,而必然是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北朝来实现。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北方地缘优势突出B.民族交融激发创新潜力
C.南方汉族全面堕落D.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2024-0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书》载:“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杂)官,一同四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     
A.平息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B.借助宗法观念整顿社会风俗
C.清除了封建政治统治祸根D.参照门阀制度吸取政治经验
9 . 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