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2 . 永嘉之乱后至侯景之乱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及南朝的户口理应大幅度增加,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增加却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民减少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江南社会遭受到空前浩劫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2024-02-24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魏碑体”(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
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仿汉制确定士族门阀时,“魏晋旧门,入魏仍有官宦,虽官品稍低,仍列于士族,次等士族以及本非士族者,只要入魏官爵显赫,也入士族,甚至上升为高门右姓”。这一举措(       
A.旨在瓦解东晋的统治B.打击了北魏守旧势力
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2024-02-19更新 | 20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认为,南朝代表三国两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开发B.南方整体实力占优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2024-02-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和佛门信徒普遍把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等同相看,混为一体。“(佛教)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这表明当时(     
A.佛教扩大社会影响B.佛教植根于儒学C.儒学确立正统地位D.佛教完成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在与臣下讨论是否南下灭东晋时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这体现出(     
A.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增强B.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
C.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已展现端倪D.苻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9 . 民族交融

材料: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被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024-0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魏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大量的坞堡,有军事防御功能,也可以组织生产,坞主有的是当地豪强,有的是勇猛之士,大量的流民依附坞堡。这一时期北方出现大量坞堡的原因有(     
①北方政局动荡                                      ②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③三长制的推行                                      ④士族专权局面的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