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的兴起B.北方人口的南迁C.选官制度的变化D.江南经济的发展
2 . 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3 . 十六国以来,“五胡”君主就拥有重大的军事专制权威。尽管在这里也经常出现民族冲突和各种动乱,然而各政权也随即开启了汉化进程,如采用汉式官制、编制户籍、振兴官学、建设法制等。这种情况的出现(     
A.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形成华夏认同
C.证明了少数民族政权合法D.加速了民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尖锐
2023-09-10更新 | 3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是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巩义石窟寺雕刻《帝后礼佛图》。该作品(     
A.体现了中原习俗的影响B.史料价值甚于艺术价值
C.反映了民族矛盾的缓和D.说明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6 . 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D.北方经济超越南方
2022-09-09更新 | 152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监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江苏·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鲜卑“慕容家族”历史名人(部分),由如表可见(     
人物记载出处
慕容皝(前燕奠基者)尚经学,善天文《晋书》
慕容儁(前燕建立者)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慕容宝(后燕太子)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善属文
慕容德(南燕建立者)博览群书,性清慎,多才艺

A.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B.西晋时北方地区民族交融频繁
C.十六国部分统治者汉文化程度高
D.北朝统治者大力推广传统儒学
2022-07-26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8 . 北魏孝文帝重新确定士族门阀的标准,突出强调北魏以来的官职爵位,摈弃德、才因素,甚至将以往的“阀阅”也置于从属的、参考的位置,凭藉皇权威势、强行以法律形式确立“四海大姓”、“州姓”、“郡姓”和“县姓”等四等级门阀系列。这导致
A.贵族阶层民族矛盾消解B.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C.门阀等级制度走向瓦解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孝文帝改革规定,非太祖拓跋珪之子孙,皆不得封王;已封者,王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后又进一步对主、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俸禄作出更细致、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重在
A.促进宗族团结B.强化中央集权C.完善官俸制度D.学习汉化官制
10 . 南朝人食用用麦制成的胡饼、烧饼十分流行,不仅有众多文士作《饼赋》《饼说》之类时文颂之,而且从皇家到百姓都以饼作为节令食品或祭祀食品。此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有
A.北方人民的南迁B.铁犁牛耕技术传播
C.丝绸之路的开通D.麦稻复种制的普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