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士族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

——《魏晋门阀政治研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10-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魏前期土地关系紊乱,土地产权纠纷不断。一些豪强地主宁肯让霸占的土地丢荒,也不让农民耕种,以致出现了“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C.人口的急剧减少D.北魏农业逐渐衰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
2022-07-06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6 . 东晋南朝时期,婚姻的门第观念发展到一个高峰,“家之婚姻,必由谱系”的《氏族谱》也由南方蔓延到全国;不仅北朝内迁民族纷纷避父祖名讳,一些与南朝人联姻的北方士族甚至在衣食起居上“犹染江南风教”。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特权B.社会习俗日益固化
C.南北文化联系加强D.商品经济冲击礼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幅画像,观察画像可知,这一时期(     

胡人牛耕图

汉人胡食图

A.牛耕技术向边疆地区扩展
B.汉文化遭到外来文化侵蚀
C.多元一体文明出现新发展
D.民族矛盾进一步得到缓和
8 . 中国古代王朝的覆灭基本上者是这三种形式,一是体制崩溃,权臣夺权;二是寿终正寝,民乱四起:三是时运不济,外敌入侵,属于第三种灭亡形式的是
A.西周,西晋B.东汉,东晋C.西汉、北宋D.西晋、唐朝
9 . 东晋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重振B.中央集权加强C.士族势力增强D.政治腐朽衰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江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建议将内迁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达到“戎晋不杂,并得其所”。这样,他们“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也会因“隔阂山河”而“所害不广”。

——据《资治通鉴》

材料二



(1)分析江统的建议能否可行?说明你的理由。
(2)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很多较为成功的策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哪些历史因素促成了材料二现象的出现?分析该现象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