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措施(     
A.推动了民族交融B.消除了阶级矛盾C.恢复了生产发展D.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3-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这一记载反映了(     
A.封邦建国,扩大疆域,推动北方农业区域的扩展。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C.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D.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开通运河,洛阳城闻名于世。
3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A.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B.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D.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中有如下记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下列属于“帝”的事迹的有(     
A.淝水之战B.凉州会谈C.雪夜访普D.迁都洛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B.南北方民族差异已消除
C.南北方的文化融合加强D.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023-10-09更新 | 20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平城文化落后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2022-07-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8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这可以佐证
A.民族交融的趋势B.孝文帝改革的弊端
C.鲜卑族逐渐消亡D.江南民族交融概况
2022-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

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


(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
(2)阅读材料,苻融对前秦政权和韩显宗对北魏政权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021-10-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