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B.发展江南经济C.笼络鲜卑贵族D.学习先进文化
2024-05-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公元489年,北魏孝文帝派了一支使团出使萧齐王朝。此行除了通使问好,改善魏、齐两国关系外,北魏使者还向当时的齐武帝萧赜出示了一份书单,希望南朝按照书单借给魏国一批书。南朝最终不肯借书,北魏孝文帝无奈,只得在北朝范围内广泛征求各种书籍。北魏孝文帝“求书”旨在(       
A.学习农耕文明,厉行汉化改革B.加强皇权政治,打击门阀士族
C.传播儒家文化,发展教育事业D.消除民族隔阂,缓和南北矛盾
2024-02-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迁都洛阳好,举目眺黄河。胡地民风殄,汉家文教播。三长制谐和。本已尊孔子,何为崇佛陀。”该诗提及的帝王是(     
A.秦二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北魏孝文帝
2024-01-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北魏接受了汉人筑城防御的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柔然袭击边境时,北魏一个鲜卑出身的将领源怀认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建议筑城置戍以防守边境。这说明当时(     
A.南方政权林立B.统一条件成熟C.民族交融加深D.经济得到恢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椭圆形平面、穹隆顶的窟形应是云冈创造的新模式,表达了将象征皇帝的佛像供奉进鲜卑族游牧生活的传统居室——穹庐中。随后,云冈石窟的窟形经历了从“穹庐”到“殿堂”(如下图示意)的转变。主导其变更的是(     
A.佛教中国化的完成B.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C.北方民居长期演变D.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
6 . 北魏时期,汉人士族围绕礼制争论不休,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引入江南典籍解决问题。南齐也每年“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向北魏展现江南的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     
A.国家和平稳定B.文化认同强化C.南北贸易频繁D.民族矛盾消除
7 . 某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与汉族、贵族与士族结合了,使北魏政权的民族对立逐渐向阶级的统一过渡,北朝的门阀制度与南朝的门阀制度相一致了。该学者意在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       
A.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
C.使南北朝政治军事对立逐渐消失D.旨在实现民族和社会平等
8 . 北魏初年,政府将鲜卑、汉人及其他杂夷迁徙到平城附近,计口分配土地,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该举措有利于(       )
A.推动民族交融B.减少南迁洛阳的阻力
C.拓展国家疆域D.加速北魏的统一进程
9 . 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孝文帝因此主张迁都(       
A.洛阳B.平城C.建业D.长安
2023-1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2023-11-02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