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华梅《中国服装史》提到,魏晋南北朝北方服饰裤褶裲裆(如下图),南方服饰长瘦飘逸。假如没有魏晋南北朝的多样性,单从“独尊儒术”的汉代传承下来,是难以出现大唐服饰的雍容而开放的。这反映了(     

A.汉唐服饰审美的一脉相承B.唐朝服饰风格的雍容而开放
C.民族交融渗透于社会生活D.经济繁荣促成了服饰多样性
2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统一后不久,皇室内部就因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混战。匈奴等内迁民族乘机而起,推翻了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受此影响,中原地区(     
A.汉族人口大量南迁B.游牧文化成为主流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D.庄园经济遭到中断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曹魏后期,势力逐渐强大的官僚贵族,利用政治权力侵夺屯田土地和民屯农户。尽管西晋占田制规定了“按官品占田”的限额,但官僚地主实际占有的土地经常突破限制。至晋惠帝时,出现了“今天下千城,人多游食,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的形势。这种状况(       
A.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导致自耕农经济出现衰退
C.表明豪强地主控制了政权D.说明中央集权遭受到冲击
2024-05-30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初期实行三公宰相制,又将属于少府(专管皇室财政,兼管皇帝秘书、膳食事务)的尚书独立出来,时称尚书台,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终汉之世掌握国家实权。魏晋时期,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尚书台职能的变化反映出从东汉到魏晋时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缓和B.该时期三省制度正式形成
C.国家行政制度改革显现成效D.家国异构的色彩变得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是牧人,不是野蛮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也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该学者的观点(     
A.意在强调少数民族比汉族更为先进B.侧重于分析华夏观念形成的背景
C.辩证地认识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D.说明了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的动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张轨(254年~314年)在保境安民的同时,“征九郡(含武威、张掖、酒泉等郡)胃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并规定崇文祭酒的地位仅次于刺史。这些举措(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C.推动了胡人内迁中原D.为西晋王朝开疆拓土
2024-05-0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8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汉文帝十二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的180年时间里,山陕峡谷流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决溢了十次之多,其中五次导致改道,浸灌良田至十余万顷。魏晋十六国时代,黄河长期安流,多年无患。这主要是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       

A.北部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B.玄学主张任其自然并崇尚清谈
C.皇族与门阀世族协力共治D.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动水患治理
2024-03-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嘉峪关魏晋墓群5、6号墓中有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壁画,如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在酒泉丁家闸5号墓(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燕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7号墓中有羌女送行图。这体现了(       
A.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
B.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
C.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D.丝绸之路沟通海内外
2024-03-24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