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以来各地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导致了政治分裂倾向日益加剧,……促成了三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材料中“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①局部地区统一为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②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促进了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④人口的迁移直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10-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7次组卷 | 5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A.画像砖主要反映贵族们的日常生活
B.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C.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D.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融入到汉民族
2022-05-11更新 | 237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崔寔所著《四民月令》中涉及养马、牛等畜牧业知识极少;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92篇中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等,介绍种植业和畜牧业内容比例约79:21,这一变化可反映出当时
A.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B.汉族生产方式影响扩大
C.农业耕作方式日益进步D.种植业畜牧业协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图示中口代表的政权是
A.南朝B.北周C.西晋D.北魏
2021-1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
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2021-05-15更新 | 880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能尽时人之器用”,孙权身边“异人辐揍,猛士如林”。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守则有余,攻却不足”。这一状况反映出
A.曹魏政权实力较强B.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
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乳制品在中原地区渐渐流行开来,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说明了
A.民族之间的互相交融B.乳制品在全国普及
C.国家实现了完全统一D.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9 . 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