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4·湖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是当时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有称“王谢桓庾”),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除此之外,“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社会上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A.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2024-02-25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 . 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说道:“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该现象折射出东汉以后(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B.地方大族逐步兴起
C.选官制度发生改变D.民族交融趋势凸显
3 . 考古发现,汉魏时期的坞堡侧重于建造具有军事性质的防御设施;东晋南朝的坞堡则注重为生产生活服务,很少发现有军事性的防御建筑。坞堡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     
A.军事防御意识淡化B.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C.庄园经济趋于封闭D.建筑规模不断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发展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确保了统治秩序的平稳。材料意在说明(     
A.门阀政治强化了皇权政治B.门阀政治是特殊条件下的政治变异
C.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D.门阀政治与皇权政治之间相得益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政区变革B.人口增加优化地方治理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南方经济全面超越北方
2023-12-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6 . 下表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表中变化表明(     
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
西晋48%19.1%32.9%
东晋78.4%7.4%14.2%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外戚专权问题缓解
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选官制度名存实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2023-03-29更新 | 954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晋早期,北方南渡的侨居人口,被称为“白籍”,无需承担赋役。东晋后期,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被称为“土断”。这一变化
A.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B.减缓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动摇了门阀士族的地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统计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