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
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D.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统一
3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攻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2022-10-14更新 | 660次组卷 | 4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朝时期,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地位很高,“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但中书省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多由庶族地主担任。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三省体制初步形成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
5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诏书(     
A.沿袭了鲜卑习俗B.促进了南北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D.导致了平城迁都
2022-10-03更新 | 623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什伍连坐制B.推行汉化,移风易俗
C.制定官吏俸禄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9 .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这样一个外部条件,都不会有江左百年(江左:指东晋王朝)的门阀政治局面。”材料旨在揭示
A.士族势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B.门阀政治存在的特殊条件
C.门阀政治阻碍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士族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299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