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
A.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B.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
C.胡人汉化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D.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2021-02-04更新 | 386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促进了民族间交融
2020-10-29更新 | 305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
2020-09-10更新 | 614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前期,鲜卑民众“畜牧迁徙,射猎为业”。482年孝文帝下诏:“虎狼猛暴,食肉残生,取捕之日,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这一诏书的内容体现出
A.北魏猎捕野味风气盛行B.孝文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北魏经济结构有所变动D.孝文帝重视生活习俗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征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2020-05-13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2020-05-10更新 | 1328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8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屯田制C.均田制D.王田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