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       

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
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
2024-03-06更新 | 119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36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0年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很多胡族君主都雅好经史、文学,如后秦的统治者姚泓周围聚集了王尚、段章、富允文等学者,君臣间时常讲授儒术、品论文章。这反映当时北方
A.儒学复兴运动发展B.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C.文化认同观念加强D.少数民族完全汉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晋、北周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D.北魏、前秦、西晋
2023-04-16更新 | 248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18次组卷 | 64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齐民要术》中记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在烹饪牛羊肉时加入了米和面;在汉代之前汉民族的饮食中很少有乳制品,此时饮酪也慢慢在汉族中普及开来。”此现象说明(     
A.汉族饮食更受游牧民族喜爱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胡人颠覆了汉族的饮食习惯D.民族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
8 .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直观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逐步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C.南北政权对峙D.政局动荡不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423次组卷 | 53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序号规律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