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汉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3 . 《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
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2021-10-27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③社会安定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晋归义羌侯印”,类似的还有“魏归义氐侯印”和“晋归义氐王印”,它们的印文均为小篆,是曹魏或西晋中央政府颁赐给少数民族部落酋长的。这类金印可以佐证
A.当地少数民族普遍使用汉字B.中央对地方实施了武力镇压
C.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习俗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
7 . 南朝谱学盛行,其突出特征是门阀观念和森严的等级界限,是南朝士族地主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之一。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南朝士族如此敏感地强调自己的士族身份,反映了当时
A.丞相权力不断强化B.宗法制影响较大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D.察举制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是       (  )
A.匈奴B.犬戎C.鲜卑D.羌
9 . 《洛阳伽蓝记》冲记载,某使臣到洛阳后感叹道:“自晋(南朝)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的这一变化得益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的实行
C.经济重心南移的加快D.方田均税法的实施
10 . 如图为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
A.结束了南北对峙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巩固了北方统一D.促使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