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023-06-15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     
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
2023-06-14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
2023-06-03更新 | 51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书·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     
A.体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B.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C.彻底完成了鲜卑族的封建化D.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2023-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南北朝时期,胡服在中原地区成为普遍流行的服装形式,其服装特色也被汉族服饰所吸收。同时,少数民族统治者十分羡慕古代帝王士大夫峨冠博带、宽衣大袖的服装,并使之在其礼服中保留下来,流传下去。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统促进服饰交融B.民族交融影响服饰发展
C.中外服饰相互受到影响D.汉人认可少数民族政权
2023-03-0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北魏均田制下的土地分配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     
土地类型良民奴婢耕牛
成年男性成年女性
露田40亩20亩同良民30亩
桑田20亩
麻田10亩5亩
宅园每三人1亩每五人1亩
注:奴婢授田无上限,耕牛授田上限为4头。
A.兼顾了农民与地主的利益B.提高了奴婢的政治地位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8 . 《孝文帝出行图》(如下图)取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A.历史久远难以考辨B.艺术加工不可采信
C.全面展现社会风貌D.反映北魏改革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