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A.推行汉化B.刚愎自用C.数典忘祖D.蕃汉分治
2022-10-17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载:北朝的强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2022-08-18更新 | 185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089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书食货志》载:“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国家收入增加十几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中所反映的北魏时期所推行的制度(     
A.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B.该制度的推行革除了旧的社会习俗
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缓解D.在后世一直沿用
2022-08-0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9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中国古代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帝工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晋武帝
2022-03-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陈寅恪先生言:“变胡语、胡姓与胡名为汉语、汉姓与汉名,进入了汉化的实质性问题,将鲜卑贵族通往文化士族的道路打通了。”在这段文字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为南北统一打下牢固基础B.汉族与鲜卑族的差别消失
C.基本消除了鲜汉民族矛盾D.推动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
2022-03-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