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
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2021-01-31更新 | 941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5 .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乐府双璧”之一。文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A.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B.北方女子都具有男子气概
C.少数民族开始汉化D.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8 .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末……(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江南接收北方流民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社会环境稳定D.江南棉纺技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下面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B.颁布均田令,实施租庸调制
C.穿汉服、说汉话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北魏“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的改革(     
A.使北魏完成了中国南北的统一B.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
C.使北方的民族矛盾激化起来D.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