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4世纪末,拓跋族(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这些做法,意在(     
A.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C.强化政治认同巩固国家统一D.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
2024-02-05更新 | 16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2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四夷馆”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文泰定都长安,建“六官”,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这反映了北朝(     
A.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B.充分利用中原古都的地理优势
C.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D.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
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
2022-05-23更新 | 10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并且为了不违“天子七庙”的礼制,孝文帝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这一做法
A.利于加强北魏的中央集权B.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旨在争取鲜卑贵族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以黄帝之后自居;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目的主要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通过民族交融实现民族平等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确立北魏拓跋氏的正统地位
2022-05-07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
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
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D.阻碍北魏的汉化进程
2022-05-04更新 | 40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学家傅乐成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少数民族南下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但实际上是双方“文化采借”的结果。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作用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
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