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9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2022-01-15更新 | 604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2019-01-30更新 | 1596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020-05-13更新 | 1078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35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2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
A.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2020-01-21更新 | 579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019-09-02更新 | 64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卷
10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学者何休在注《公羊传》(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书)时,将“内其国而外诸国”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在这里不再把蛮夷看成未开化的禽兽,几乎已经看不到歧视。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

材料二

内容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溃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华夏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