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2022-01-15更新 | 605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共同反映了。
A.鲜卑政权的封建化B.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
C.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D.门阀士族的腐朽生活
3 . 下侧罗列某时期不同民族间通婚统计数据,可用于说明
A.商鞅变法的影响B.诸葛亮治蜀的成效
C.孝文帝改革的结果D.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作用
4 .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2021-04-17更新 | 32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2021-03-19更新 | 96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的居住地,因此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民族冲突的结果是民族交融,而民族交融又以各少数民族汉化为主流。这种主流的出现前提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边疆经济的发展D.汉文化的先进性
8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考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
A.数典忘祖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
C.推行封建化D.实行“蕃汉分治”
2020-10-24更新 | 4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