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1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示范高中高一下期中历史(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从唐朝初年开始,拓跋鲜卑建立的魏国被正式承认为中国的正统之一,与南朝享有同等地位,官方编纂的历史就有《北史》和《南史》两种,从此有了“南北朝”的名称。北魏这一结果的获得主要是因为
A.北魏曾统一过北方地区B.鲜卑族已融入了中华文化
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D.北魏开辟南北朝对峙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这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南下征伐,练兵强军B.推进汉化政策,改牧为耕
C.控制黄河流域,巩固统治D.便于学习汉族,文化改造
2020-07-31更新 | 10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2020-07-11更新 | 199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
A.遭到官僚贵族的抵制B.加速北方民族农耕化
C.直接推动了民族交融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2020-07-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的是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③民族交融频繁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孝文帝曾下诏曰:“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叙乱。孟冬十月,民闲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这说明孝文帝
A.以三长制维护社会秩序B.注重对民众的道德教化
C.运用律法强化基层治理D.注意保障农民劳动时间
9 . 汉武帝以后,汉宗室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机会很少,只是在一些礼仪性的场合才出来装点门面。而南朝时期,各王朝皆以宗室子弟为都督,领州刺史,镇守地方,战略形胜之地更极少假于他人,皆用宗王。南朝对待宗室态度迥异于汉代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B.儒家理想化政治诉求的影响
C.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D.佛道思想盛行冲击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民族交融的推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