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一段描述如下:“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此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71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训练(三)
4 .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东汉蜀前秦B.秦西汉梁C.蜀东晋梁D.蜀东汉隋
2020-11-19更新 | 304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体现东晋政治显著特点是
A.君权强化B.士族专权C.文官政治D.藩镇割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家天下”时代,常以君主姓氏来称呼朝代,如李唐、朱明,还有
A.曹魏B.蜀汉C.北魏D.后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
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
2020-11-03更新 | 59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