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0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4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
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