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2 . 北魏太武帝时期,身为朝廷重臣的汉人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秉笔直书拓跋氏祖先“收继婚”等习俗历史而被拓跋焘下令族诛;孝文帝推行迁都城、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孝明帝时期则发生由驻守北方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的北魏六镇起义,并出现敌视汉化、压迫汉人的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多元文明的冲突与交融B.民族矛盾的激化与民族关系的紧张
C.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激烈D.先进民族的征服与弱小民族的反抗
3 . 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A.重农抑商,推行县制B.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4 . 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对于汉族文化产生的正向作用。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对于北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  )
①开通巩固统一的大运河②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④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资治通鉴》记载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孝文帝此举产生的影响有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魏书》高度评价了北魏孝文帝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以及他改革的意义。以下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从洛阳迁都到平城B.以汉服取代鲜卑服
C.与汉高门士族通婚D.禁鲜卑语,说汉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曹丕定都洛阳B.司马炎代魏称帝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上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的措施。

——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主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021-11-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魏书·高祖纪》载:“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此处的“高祖”指的是
A.刘邦B.拓跋宏C.李渊D.赵匡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