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晋朝将领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江州刺史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侯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屯荥阳,远近多附之。这可以说明当时(     
A.庄园经济兴起恰逢其时B.豪强势力趁乱拥兵自立
C.北方战乱明显多于南方D.流民增多危及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带头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旨在(     
A.提倡生活习俗的完全汉化B.大力传承汉民族文化
C.促进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D.推进鲜卑政权封建化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与汉代相比仍然在不断发展,并非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畜牧业成分较之前相比大幅增加。这种变化(     
A.弥补了北人南迁的不利影响B.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C.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再次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三长”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等。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国家管理B.使租庸调制得到推广
C.标志游牧经济的终结D.导致了民众负担沉重
6 . 据统计,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匀,有关异常天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观测。由此可知,南北朝天文观测活动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7 . 南朝刘宋时,开始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局面,皇帝往往任用出身微贱而有实际才干的寒门掌管中枢和兵权。这反映了(     
A.皇权强化的趋势B.科举选官侧重才学
C.士族政治的终结D.平民政治色彩浓厚
2022-07-12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东晋南朝时期,婚姻的门第观念发展到一个高峰,“家之婚姻,必由谱系”的《氏族谱》也由南方蔓延到全国;不仅北朝内迁民族纷纷避父祖名讳,一些与南朝人联姻的北方士族甚至在衣食起居上“犹染江南风教”。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特权B.社会习俗日益固化
C.南北文化联系加强D.商品经济冲击礼教
9 . 南朝时期有“左郡左县制”,就是在蛮、俚等族地区设置郡、县级地方机构,任命当地首领为太守、县令并可以世袭,中央对其不直接管理,只是表明一种统治关系。该制度有利于
A.经济改革B.民族交融C.君主专制D.选拔人才
10 . 北朝时,北齐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因为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C.门阀制度等级森严D.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