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面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西晋较之西汉更为集权B.西汉地方行政效率更高
C.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D.经济重心实现向南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所设置的官员(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国别官员职位
曹彪吴王
张鲁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侯
杨阜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
刘永鲁王
杨仪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太守
魏延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刺史
孙霸鲁王
诸葛诞青州(今山东青州市)牧
朱育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太守

A.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B.政权间斗争的日益加剧
C.吴蜀联盟瓜分天下的目标D.分裂中暗含统一的因素
2022-12-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2022-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记载的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出身及任职事迹
陆凯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曾拜征北将军、领豫州牧等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有你无法预料的灾祸!”
蒋琬举茂才出身,曾拜
蜀国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大司马等
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3年),丞相亮(诸葛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荀彧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彧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从容与太祖论治道,如此之类甚众,太祖常嘉纳之。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锺繇举孝廉出身,曾任曹魏大理卿、相国、太尉、太傅等职太祖(曹操)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据陈寿《三国志》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须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26更新 | 363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古代中国部分统治者的统治政策表。据此可知,这些政策较大程度(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赵刘曜大量任用汉官;在长安设立学校,聘用汉儒传授汉文化;确立赋税制度
后赵石勒劝课农桑;恢复太学和小学传授儒学;核定户籍;创办考试制度,重新制定度量衡
北魏孝文帝禁胡服,断北语,改籍贯,改姓氏,胡汉通婚,尊孔崇儒,兴复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南北面官统治策略
C.肯定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倾向
2022-12-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壁画的“六畜”图像统计。这表明(     

序号

所属墓葬

资料来源

1

5

3

3

1

2

0

嘉峪关新城M1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97-98页

2

17

18

2

3

2

1

嘉峪关新城M3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99-102页

3

6

12

3

1

2

2

嘉峪关新城M4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103-104页

A.铁犁牛耕技术尚未出现B.农户收入完全依赖家庭副业
C.田庄经济取得长足进步D.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7 . 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序号规律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的内容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为“雅言”
魏晋西晋以“洛语”为官话。
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A.官话发展推动了全国语言的统一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官话变迁
C.官话变迁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D.民族交流交融促进官话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汉晋春秋》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
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B.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
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
10 .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期户数口数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56486856
三国时期14664237672881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245984016163863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豪强地主势力获得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D.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