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宋书》中有“至于元嘉术,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跟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这些记载表明(     
A.南方经济开发成就显著B.南宋农民生活富足舒适
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024-01-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2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3 . 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完成了民族融合
4 . 麦子原产于今中东地区,据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类作物已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淮河以南、长江流域推广;《晋书》多次记农“无麦禾,天下大饥”。麦类作物的种植情况能够体现出(       
A.古代粮食种类的多样化B.中外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C.种植技术已推广至各地D.经济重心的南移速度加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书》记载“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下列表述与材料无关的是(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赋役负担较轻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北方战乱相对频繁
2023-02-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隋书·食货志》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这说明(     
A.地方豪强威胁中央集权B.南方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D.史籍记载受到政权影响
7 .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当时南方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     
A.北民南迁B.政治清明C.民族交融D.交通便利
2023-1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0次组卷 | 64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科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丞相王导与其并排上坐。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阀势力强大B.民族矛盾尖锐C.北民南迁D.政权频繁更迭
10 . 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下表反映了(     
《战国策.秦策一》(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东晋《华阳国志》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A.频繁战乱导致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B.关中地区拥有特殊的经济地理优势
C.水利兴修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成都平原的区域经济地位逐步提升
2023-05-12更新 | 4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