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 “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这反映了(     
①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②南北民族差异逐渐消除
③统治者重视政权的合法性                              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特征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1-0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29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东晋初年,政府为安置数量巨大的北方人民,设置了侨州郡县(为安置流民而在流民聚居地所设的州郡县),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的移入人口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优待。这一措施的实施(     
①引发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内迁
②有助于吸引中原人民渡江南迁
③推动了南方的土地被大量开垦
④开创了按职业编定户籍的做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据此可见,当时(       
A.羌族完成了内迁的历史进程B.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D.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佛教向大众生活的渗透
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
2020-01-25更新 | 553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史书记载,南朝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提升             ②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④曲辕犁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10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黄巾起义失败后,战争频发,导致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其中出现长期战乱的时期是(  )
①东汉末年②西晋中后期③十六国时期④南朝中前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中国史 (北京专用)
8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18-01-09更新 | 1051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
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2021-10-27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