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南齐书》记载,“益州……西通芮芮河南,亦如汉武威张掖,为西域之道也”。“河南道”这一交通线,由西域“先通过焉耆到鄯善(今新疆若羌),由此沿今若羌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吐谷浑境的白兰地区,再至察汗乌苏河的都兰城(即后来的吐谷浑都城)……更东南行,以达吐谷浑龙涸(今松潘)而入益州”。据此推知,“河南道”开通的背景是(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B.河西地区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
C.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D.西域与江南地区的联系较密切
2024-02-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帝乃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杨侨立淮南郡,居于湖。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立为县。

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东北)诸县,其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

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1)材料反映了(时期)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钱穆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据此可知(     
A.门第观念培育有利于历史文化进步B.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
C.士族门第发展与文化演进相互推进D.士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了文化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达95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同时,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农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摘鳊自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 氐、 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 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 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3-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间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钿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兴盛的原因。
2024-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书记载,南朝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提升             ②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④曲辕犁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10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至唐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北方965493
南方111257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注:公元742年为唐玄宗即位时期。)

材料三 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

——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至唐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人口迁徙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024-05-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提分秘籍01 高考历史选择题热考题型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