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唐太宗时期,曾在凌烟阁为功臣绘制画像,以表彰其功助。此后一百多年,并未再绘制新的功臣画像。唐中晚期,又多次新增功臣画像,新增者多为武将出身。唐代功臣画像活动缘于(     
A.潘镇割据的出现B.选官制度的调整
C.尚武风气的盛行D.政治形势的变化
2 . 武则天在政纲《建言十二事》中把“劝农桑,薄赋摇”列为第一条,并由高宗诏令全国施行。“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和“为政苛滥,户口流移”成为武则天时期地方官员升降的标准。武则天还组织北门学士编写了农书《兆人本业》,颁发全国各地,指导农业生产。上述举措(     
A.保障了粮食安全B.增强了经济活力
C.实现了政治清明D.推广了先进技术
3 . 据《旧唐书·舆服制》记载:“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形。”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仕女俑五官端庄秀丽,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据此可知(     
A.仕女俑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B.唐朝政府对西域地区实施了有效管理
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骑马出行是贵族女子的主要休闲方式
4 . 武则天在《臣轨·利人章》中说:“夫黔首苍生,天之所甚爱也。为其不能自理,故立君以理之。为君不能独化,故为臣以佐之。夫臣者,受君之重位,牧天之甚爱。焉可不安而利之,养而济之哉!”这体现出武则天(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调君臣之间的同体关系
C.重视官员道德的培养D.重视臣属治国安民的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6 . 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
7 .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为巡幸洛阳,下诏征发卒役修复乾元殿,大臣张玄素就以隋炀帝“骋嗜奔欲,逆天害人”而导致二世而亡来劝谏,并警告唐太宗要爱民、养民、从民、信民。君臣努力,终成一番治世。这反映了(     
A.民本思想在国家治理中贯彻始终B.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管理长治久安
C.治国理念的变化关乎国家的兴亡D.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发展
8 . 唐代文学家元稹曾对唐初政治总结道:“房、杜、王、魏之徒,议可否于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于外。不三四年而天下大理,岂文皇独运聪明于上哉?盖亦群下各尽其言,以宣扬发畅于天下也。”与元稹评论相关的政策是(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B.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C.勤俭节约,戒奢从简D.各取所长,导之使谏
9 . 唐太宗时,命大臣搜求全国谱牒,评定姓族等第,强调“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职高下作等级”,先列皇族,次及外戚,改变以原有高门大姓为等第的做法。该做法旨在(     
A.建立以李唐为核心的门阀体系B.推动士庶之间固有差别的消解
C.确立“以品位为等第”的新原则D.促进新旧利益集团的和谐共存
10 . 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址出上的武则天圣历年间的格文砖及其铭文。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
C.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
2022-05-19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