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A.威胁了中央集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
C.使选官制度完善D.加强了君主集权
2 . 下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埋下了动乱隐患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导致了政权更迭
3 . 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10道依山河形势划分,还不是行政区划。至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改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一变化(     
A.折射出唐朝强化集权的需要B.反映了权力机构职能的变化
C.成为唐中期社会动荡的诱因D.彰显了唐朝开放包容的风格
4 . 唐初版图不断扩大,导致帝国长期受到回纥、南诏和吐蕃等的威胁。唐玄宗时设立了十个军事重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多万,至于唐朝中央控制的军队,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C.解决了传统军事格局的弊端D.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玄宗前期,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渐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集中于边疆重镇。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削弱了内地的军事力量
B.保障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C.导致外重内轻局面逐渐凸显
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6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四川省武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唐朝灭亡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前期,州县可以自行增加僚佐官员,其人数常超出国家规定。唐朝中后期,中央频繁干预州县僚佐官员的设置,要求省减官员人数。这一举措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B.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巩固了安定有序的统一局面D.促使了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
2022-03-17更新 | 39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9 . 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一书中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的存在不是必然会削弱帝国的政治权威与统治力,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因此唐政权在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在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藩镇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安史之乱并没有影响唐朝统治D.藩镇是唐走向灭亡的祸首
10 .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D.宰相权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