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巍(qū)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古地名)之请,开大碛路(道路之意),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耆,又遏绝西域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获得罪名)。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cuō)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但太宗坚持己见,以其地置西州,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设州县,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魏征与唐太宗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不同意见。
2024-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立国不过三十余年,二世而亡,后人多归咎于炀帝,其实这种统治危机早在隋文帝时期已露端倪。 隋朝立国初年全国人口仅有360余万户,北部边境长期面临着强大突厥王朝的威胁,为此,隋文帝多次构建长城以防御突厥入侵,如开皇五年(585年)“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驻长城,绵亘七百里”,开皇六年又“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由于南北朝时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大规模的相互屠杀所留下的阴影,隋文帝对任何人都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将重法作为威慑统治阶级内部的重要手段,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死,行署取一钱,闻到不告言者,坐至死”,这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恐慌。

——摘编自王垒《试析隋文帝治世下潜伏的危机》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表现出了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政治素养。 他励精图治,在当时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统一了国家,并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相当稳定、和谐的“治世”。

——摘编自零月莹《浅谈“贞观之治”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时期的统治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贞观之治”的看法。
2023-12-21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度,改地方三级行政体制为州、县二级行政体制,裁减了冗员,节省了国家开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他还制定《开皇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法,准许有冤者上诉。在经济方面,隋文帝推广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确立“输籍之法”,即朝廷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每年正月,地方官负责在乡里挨户依照标准定等,当作征发差役、确定税额等的依据;从事户口整顿,进行“大索貌阅”。就是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查出有谎报年龄者,基层官吏保长、里正都要流徙远方,并鼓励民户互相检举。为充实长安,隋朝在各地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的义仓。这些措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社会经济,使隋朝很快富强起来,史称“开皇之治”。

——改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文帝时期创立“开皇之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治世或盛世的主观原因。
2022-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玄武门之变”疑云。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

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

材料二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

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

材料三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材料四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


(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2)请解读材料三“墓志铭拓本”对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哪一方发动的?说明你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021-01-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