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度,改地方三级行政体制为州、县二级行政体制,裁减了冗员,节省了国家开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他还制定《开皇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法,准许有冤者上诉。在经济方面,隋文帝推广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确立“输籍之法”,即朝廷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每年正月,地方官负责在乡里挨户依照标准定等,当作征发差役、确定税额等的依据;从事户口整顿,进行“大索貌阅”。就是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查出有谎报年龄者,基层官吏保长、里正都要流徙远方,并鼓励民户互相检举。为充实长安,隋朝在各地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的义仓。这些措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社会经济,使隋朝很快富强起来,史称“开皇之治”。

——改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文帝时期创立“开皇之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治世或盛世的主观原因。
2022-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文学家元稹曾对唐初政治总结道:“房、杜、王、魏之徒,议可否于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于外。不三四年而天下大理,岂文皇独运聪明于上哉?盖亦群下各尽其言,以宣扬发畅于天下也。”与元稹评论相关的政策是(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B.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C.勤俭节约,戒奢从简D.各取所长,导之使谏
3 .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2022-10-07更新 | 2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玄武门之变”疑云。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

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

材料二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

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

材料三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材料四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


(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2)请解读材料三“墓志铭拓本”对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哪一方发动的?说明你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

姓名职位事迹
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摘编自《旧唐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一则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下图传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唐代国内外交通联络较发达通畅     
③唐玄宗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④唐代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8 .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代表不同的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朝代采取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制度
B.图②朝代的一位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
C.图③的最终趋势是南方统一了北方
D.图④朝代开通了“丝绸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