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后,农民大量脱籍逃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此,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维持租庸调制B.进行编户齐民C.提高税收额度D.调整赋税制度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后期,宰相杨炎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减少了政府征税的对象
C.推动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D.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
2023-01-06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3 . 唐代两税法是国家征税方式的改良,缓解了财政危机,但陆贽写道“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白居易《重赋》写下“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材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C.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使国家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D.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兼并为前提
5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材料反映了(     
A.两税法实施具有合理性B.恢复租庸制成为趋势
C.税制改革加重百姓负担D.农民积极性得到提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其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B.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
C.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D.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征……此非杨炎之过也。”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     
A.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
C.确立财产为标准的赋税制度D.税制变更本意与结果严重背离
8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个赋税制度是(     
A.均田制B.租调制
C.租庸调制D.两税法
2022-12-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的两税法既“税物”也“税钱”,对于“税钱”的部分,农民需出售农产品换取货币,从而完成这部分税收,这样就促使农民去从事多样化经营。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解体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巩固了专制王朝统治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10 .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有利于(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