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2024-04-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行前后户口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B.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C.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D.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2024-03-26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白居易在《赠友》中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认为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才能避免“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租庸调制仍然得到普遍认同
C.税制改革面临现实性挑战D.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征税标准
2024-01-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     
A.改变了旧有的赋税征收标准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
C.使人民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如表,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唐前期课税口数、课口比例表
唐历公历口数课税口数比例
武德年间618—626年(1600万+)(184万+)11.5%
神龙元年705年(3714万+)(590万+)15.9%
开元十四年725年41418712(658万+)15.9%
天宝十四年755年52919309820832115.5%
A.农民负担沉重B.两税法存在严重弊端C.租庸调制废除D.课税“惟以资产为宗”
2024-0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通典·田制》载,“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唐律疏议中对“占田过限”相关处罚规定:“诸占旧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据此可推知,唐代(     
A.通过抑制上地兼并以增加财赋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制定法律减轻民众的田租负担D.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7 . 唐朝中后期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该赋税制度(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2023-11-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内容
贞观初年唐太宗诏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天宝年间唐玄宗诏曰:“明经先试贴经,次试经义,最后试策;进士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试策。”
建中元年唐德宗诏曰:“诸道宜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自艰辛以来,征赋名目繁杂,委黜陟使与诸道观察使、刺史,计资产作两税法。”
根据材料,以“制度创新与隋唐鼎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投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颜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到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空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颤,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