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魏)北壁说法图(如图)中,同时出现了中原式和西域式的两种飞天。中原式飞天面目清秀,身穿红色汉服;西域式飞天,“小”字脸,裸露上身,双脚倒垂头上。壁画中出现两种飞天形象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三教合一趋势加强B.绘画反映市民需求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D.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2023-1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魏晋时期,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嘉峪关5、6号墓中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酒泉丁家闸5号墓宴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壁画中有送行图。这体现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B.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C.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 . 下列艺术作品与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添相符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一反映科举士子的思想和风尚
B.顾恺之《女史箴图》一宣扬当时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礼仪规范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反映北宋朝贡贸易的发展
D.阎立本《步辇图》一反映唐政府与高丽交流的景象
2022-1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C.道教发展本土化D.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
2021-12-23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B.李白——被人们尊为“诗圣”
C.颜真卿——被人们尊为“书圣”D.吴道子——创作《女史箴图》
6 . 一代名臣颜真卿文武双全,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最终以死明志。其书法气势遒劲,对后世影响极大。图展示的是颜真卿的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7 .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下列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的是
A.《游春图》B.《洛神赋图》C.《墨兰图》D.《清明上河图》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中国文明的独特个性亦内在地体现于审美之中。周代以来,特别是先秦诸子之后,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儒道互补的审美传统。……魏晋时期的审美,曾试图废儒而重道,但却是颓废而变态的。然而尽管如此,魏晋审美的定势却对中国往后的艺术实践具有极大的影响。

唐代开国之后不久,便有一种新的审美意向在成长和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蔚为大观。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

——摘编自《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为两幅唐代艺术品(局部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时期流行怎样的社会风气并分析这种社会风气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的审美意向有了哪些新发展并指出这些审美意向体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