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草书始于汉初,在唐代达到极盛。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由此可见,草书
A.融合了其他字体优点B.与官方思想背道而驰
C.易于抒发出情感意境D.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A.小纂B.隶书C.楷书D.草书
2021-06-15更新 | 4293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晋唐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晋人王羲之创“今草”,运笔顺势疾行,有时一笔连写两三个字,一方面是突破了汉代“章草”的单字造型,形成“字群结构”,但另一方面,字画方圆变易,仍不逸出常轨,因此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识摹学,如其《初月帖》;唐人草书,首推“张颠”,传言张旭喜欢借助酒力在友人面前当众表演草书,个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故而其字逸出常态,有如惊雷激电,气蒸烟合,如其《肚痛帖》。据此可知晋唐之际草书创作的演变呈现出

(东晋)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唐)张旭《肚痛帖》局部
A.创作题材生活化的趋势B.创作材料平民化的趋势
C.审美法度去标准化趋势D.情感演绎浪漫化的趋势
4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2021-04-29更新 | 185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7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2020-09-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9 .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兰亭序》B.《怀素自叙帖》
C.《多宝塔碑》D.《九成宫醴泉铭》
2020-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某种)书法成为文人的艺术,部分是因为书法的线条成为书写者身体动作的一种直接延展,它下笔可以很快,但随后演化为一种灵活的、动态的艺术形式,让每个书写者都能够发展自己的风格。下列作品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