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女子德行的劝箴。据此可知,该作品(     
A.奠定了其画圣的地位B.体现了儒学的影响
C.突出了对形似的追求D.意在展现男女平等
2023-10-13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齐民要术》记载:“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麦院一斗,勿扬簸。水三斗,粟米熟饭三斗,摊令冷。先下麦,次下水,次下饭,直置勿搅之。以绵幕瓮口,拔刀横瓮上。一七日,著并花水一碗;三七日,旦,又著一碗,便熟。常置一瓠瓢于瓮,以挹醋。”上述材料信息主要反映(     
A.《齐民要术》主要是手工艺著作B.经济作物种植普遍推广
C.南北经济广泛交流和巨大发展D.古代农学的实用性特点
3 . 在唐代,以诗取士是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唐太宗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若政遇淳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由此可知(     
A.皇帝的好恶决定诗歌的发展B.唐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古代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功能D.宫廷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4 . 南朝刘宋时,海上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之通商的国家有波斯、天竺等国,而且刘宋和东南亚国家交流尤为频繁。当时输入的有象牙、犀角、珠玑、玳瑁、琉璃器、郁金等商品,输出的主要有绫、绢、丝、锦等大宗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D.北民大量移居江南
2023-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语言干净明了、质朴粗犷、豪迈雄壮;南朝民歌语言明亮巧妙,大量使用修辞,词句鲜丽但语意浅俗。这说明当时(     
A.艺术具有地域性特点B.民族之间交往极其有限
C.国家分裂和战乱频繁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受阻
6 . 据《旧唐书》记载,在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入侵波斯,波斯萨珊王朝王子俾路斯求救于大唐,唐高宗即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俾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唐高宗此举( )
A.彰显大唐盛世的胸怀B.增强了唐朝与世界的交流
C.促进西域民族的交融D.有利于维护西北边境的安全
2022-12-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代已经使用木朱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而”“求睛”“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参,稷、麦,稻板(豆类)等,都见于卜辞。

——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现代汉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商代农业的特点。

材料二

鱼嘴
位置选择:岷江流速腺减地带
施工方法:借鉴古代用竹笼装卵石的方法制成杩槎,挡水节流,第一次排沙
作用:分水。将岷江水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泄洪。
飞沙堰
作用:第二次排沙。最大排沙量可达98%
宝瓶口
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口
作用:自动控制内江的进水量,起到节制闸的作用。
(2)都江报这一吉代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工程的认识。

材料三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

卷六:养牛、马,养羊…

——摘自(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目录(节选)


(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书。从材料三看,称(齐民要术)》为“农书”是否全面、合理?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2-12-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王羲之从当时风行的尚玄、尚简的观念出发,变革行书笔法,摒弃隶书遗意,方圆、曲直、敞出、起伏、迟急并用,从而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流美捷便、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可见,王羲之的行书书体(  )
A.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B.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水平
C.开创了唐人“尚法”之先河D.确立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叙说“盛唐之音”时写道:那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倏忽之间的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吗?他评论的是唐朝的(     
A.诗歌B.书法C.绘画D.音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