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由此可知,张旭的书法风格(     
A.反映了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B.彰显了统一法度的社会要求
C.体现了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唐张旭的《肚痛帖》(图1)、怀素的《自叙帖》(图2),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这反映出
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而简B.书法艺术脱离底层民众
C.书法受到佛教深刻影响D.草书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2022-01-02更新 | 334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四)历史试题
4 .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魏碑书体上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笔法古拙劲正,意态万千,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据此可知,魏碑
A.受到佛道兴盛的影响B.开启了刻石纪事传统
C.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D.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尚态”,即崇尚摹古,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功夫,从而平淡无奇,缺乏创新。这一认识可以说明
A.国家多难造成文运不兴B.书家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C.书家对意境神韵的追求D.封建社会体制日益僵化
2021-04-19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的这段描述赞美的是
A.王维绘画之清新脱俗B.杜甫诗歌之凝练苍劲
C.张旭草书之狂放抒情D.苏轼文章之挥斥方道
8 . 有学者在评价某书法作品说:“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王羲之《丧乱帖》
C.柳公权《玄秘塔碑》D.赵孟頫《汉汲黯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下列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10 .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称:“         变化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初唐书法守法多于变化,而          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不但能守法,而且能变古法,自立新法,成为一代楷则。下列属于 处作者的作品应是
A.B.
C.D.
2020-11-05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