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代已经使用木朱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而”“求睛”“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参,稷、麦,稻板(豆类)等,都见于卜辞。

——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现代汉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商代农业的特点。

材料二

鱼嘴
位置选择:岷江流速腺减地带
施工方法:借鉴古代用竹笼装卵石的方法制成杩槎,挡水节流,第一次排沙
作用:分水。将岷江水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泄洪。
飞沙堰
作用:第二次排沙。最大排沙量可达98%
宝瓶口
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口
作用:自动控制内江的进水量,起到节制闸的作用。
(2)都江报这一吉代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工程的认识。

材料三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

卷六:养牛、马,养羊…

——摘自(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目录(节选)


(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书。从材料三看,称(齐民要术)》为“农书”是否全面、合理?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2-12-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685—762年)爱好演奏琵琶等乐器。开元年间,玄宗创制法曲(隋唐宫廷燕乐的一种)《霓裳羽衣曲》,不杂夷音,清雅婉转。天宝十三年,玄宗融合边防将领敬献的印度《婆罗门曲》,形成新《霓裳羽衣曲》,主要在宫廷内宴上表演,重大庆典时也向百姓表演。《霓裳羽衣曲》被后世誉为“唐代中原汉乐与西域龟兹乐交融发展的最高艺术成就”。

——蒋远桥《<霓裳羽衣曲>的创制、演变和表演》

材料二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唐白居易《法曲》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霓裳羽衣曲》的诞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居易对霓裳羽衣曲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材料一   奇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西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筒、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筒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初、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嘀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宇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宇符号多、语言迨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导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