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2 . 材料  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他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他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在他二十岁左右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