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王夫之认为王朝的衰亡有两种形式:土崩、瓦解。其中土崩指在整体的秩序崩溃后尚有局部的秩序保存,其衰亡往往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新的统治秩序和新的统一局面的重建也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的衰亡属于土崩的是
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
2 . 鉴于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唐末弊政
2020-02-20更新 | 5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2020-01-20更新 | 544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19-12-13更新 | 321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6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2019-01-30更新 | 335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政赋税,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政赋税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2018-01-03更新 | 319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防止藩镇割据
B.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C.削弱相权
D.防止陈桥兵变的再现
10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2017-10-19更新 | 476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共建部)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