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宋史专家邓小南先生指出,宋代“祖宗之法”的基本原则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
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为主
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D.全面推行“内轻外重"政策
2021-04-19更新 | 866次组卷 | 10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4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宋代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话本、通判、张载、交子、市坊、岁币、苏轼、夜市、市舶司、榷场、党争、佃户、沈括、转运使、李清照、糊名法、天子门生、景德镇、活字印刷术、占城稻、禁军、指南针、澶渊之盟、青苗法、王小波起义、米芾、《武经总要》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11更新 | 81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敝,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A.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B.表明基层治理能力逐渐弱化
C.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膨胀D.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
5 . 据统计,北宋自建隆二年(961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路的雄州(今雄安新区)共52人次出任知州,其中武臣49人次,文臣2人次,1人身份不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A.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旧制B.选人用人制度尚待完善
C.以武抑文加强地方控制D.重视边疆治理的实效性
6 . 北宋初年,禁军成为国家正规军,大约一半驻扎在京师附近,另一半分驻地方,而且非常驻,定期轮替换防。此举意在
A.抵抗辽夏入侵B.提升军队战力
C.缓解财政危机D.防范将领反叛
7 . 《太平治迹统类》记载“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为此北宋统治者
A.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以度支、盐铁、户部“三司”分割财权
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设诸路转运司
8 . 北宋统治者发明了路-州-县虚三级制的地方行政体系,即在州县之上不设立集权的单一行政机构,而是按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经略安抚、提举常平四司,分管财政、刑罚、军事、仓储救济等事,且诸司所管诸路并非一一对应。这种做法
A.防范了宰相的擅自专权B.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限制了地方势力发展
9 . 关于宋太宗将唐代的“道”改为“路”,司马光认为,“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而对于各路官员的权力划分,宋哲宗时则明文规定:“凡本路钱谷财用事悉委转运司,刑狱、常平、兵甲、贼盗事,悉委提点刑狱管勾(管理)。”这一变化可以佐证,当时
A.财政与军事分离B.行政区向监察区转化
C.民政与司法分离D.地方机构权限的扩大
10 . 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
A.防止地方割据B.削弱相权威胁
C.应对北方隐患D.整顿地方吏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