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自边微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度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北宋加强中央集权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2 .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设转运使转运财赋,形成路。后转运使兼及路的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真宗时转运使外设宪司、帅司、仓司分管各路监察、军事和储备粮,这表明
A.路的产生源于转运使B.专制皇权在变革中强化
C.转运使统揽地方大权D.中央集权在探索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2020-07-18更新 | 20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山东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赵匡胤“轻快彻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6 .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 “稍夺其权” ,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强化了君主专制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2020-07-08更新 | 2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0-06-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宋代为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真是煞费苦心:一个是在地方官员委派上进行调整,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另一个是强化了科举考试的选拔,扩大人才的来源。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B.宋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9 . (宋)诸府置知府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职掌两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表明宋代
A.通判监督知府以加强专制B.扩大通判权力以制约知府
C.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D.知府与通判都无独立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路线概况
第一条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
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
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
第四条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
2020-06-04更新 | 6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